查看原文
其他

《阿拉尔:荒漠起绿洲 戈壁建新城》之一:红色印记 军垦新城

“生在井冈山,长在南泥湾,转战数万里,屯垦在天山。”这是英雄之师三五九旅一生的写照,这支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部队,65年前,在党中央的一声命令之下,就地集体转业,拉开了开发塔里木的序幕,如今当年的荒漠早已成为万顷良田,一座军垦新城屹立在塔里木河岸边。

今天的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专栏推出系列报道《阿拉尔:荒漠起绿洲 戈壁建新城》,首先来看第一集:红色印记 军垦新城。      

正在给大家做讲解的是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讲解员杨雪薇,自2016年8月份从事这份工作以来,她已经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解了900多场。

  1966年,杨雪薇的爷爷从部队复员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,从安徽老家来到了新疆兵团,从此,便把根扎在了大漠深处的一师十二团。

“北有石河子,南有阿拉尔。”这是兵团人最早对兵团城市建设布局的梦想。位于天山南麓,塔里木河上游,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拉尔曾是一片亘古荒漠。

1953年,“生在井冈山,长在南泥湾,转战数万里”,最后屯垦在天山脚下的英雄之师三五九旅,就地集体整编转业,成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,随后,战士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,承担起守边卫士、建设卫士和生态卫士的重任,拉开了大规模开荒造田,建设阿拉尔的序幕。
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。物质匮乏的年代,第一代军垦战士们用手拉肩扛在大漠荒原上垦出了绿洲,建起了家园,城市的梦想却一直萦绕在几代兵团人的心里。

杨雪薇的父亲杨华沿着父辈们的足迹,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,从地窝子到土坯房到砖块平房,再到后来的楼房,杨华一家生活的变化与兵团、与国家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。2004年,阿拉尔挂牌建市,终于实现了几代兵团人“北有石河子,南有阿拉尔,两颗明珠交相辉映”的城市梦想。此后,杨华一家也搬进了阿拉尔市区的楼房。

与杨雪薇一样,同样回到家乡,希望能为建设家乡出一把力的还有张晓婷。这个在天津上大学,毕业后又回到家乡的90后姑娘如今在阿拉尔市文化馆上班。张晓婷的外祖父、外祖母是最早一批从江苏来到塔里木的支边青年,从那时起,一家四代就全部留在了阿拉尔。

1985年以前,塔里木河上还没有一座桥,塔河两岸的十二团、十三团等几个团场群众出行全靠摆渡船。



来源/兵团新闻联播

记者/李亚军 周琴 一师( 赵慧) 

编辑/苏文凤 责编/贺孜孜 监制/王志明


【也许,你想看看往期?】

兵团青年创业筑梦正当时

“壮丽70年 · 奋斗新时代”阿拉尔蹲点采访圆满结束

想  看  更  多  精  彩  内  容

请下载☞爱新疆手机客户端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